除了炫耀情怀、工艺、硬件配置,现在国产手机又多了一个选项——炫耀国际奖项。
有的厂商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,开始混淆视听,以模糊名称的方式来蹭一些国际大奖的知名度。但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,我们就来扒一扒最近手机圈刷屏的这些设计大奖到底含金量几何?
首先先来了解一下目前的四大国际工业设计奖:德国IF设计大奖、红点设计大奖、美国IDEA奖、日本G-Mark设计奖。
德国IF设计大奖(iF DesignAward):成立于1954年,该奖是由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--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每年定期举办,被誉为国际工业设计的“金像奖”。
红点设计大奖(Red dot award):该奖项同样起源于德国,成立于1955年,目前是和IF设计大奖齐名的国际性设计奖项,是世界上知名设计竞赛中最大最有影响的竞赛之一。
美国IDEA奖(INDU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):IDEA将设立于1979年,主要是颁发给已经发售的产品,是美国主持的唯一一项世界性工业设计大奖。
日本G-Mark设计奖(Good Design Award):由日本政府在1953年设立,是亚洲地区最具权威性及影响力的设计奖项,素有“东方设计奥斯卡奖”之称。
同一个奖项也有高低之分
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来看,似乎这些享誉国际的大奖有点泛滥了,出钱就能拿似得。
从一开始的OPPO Find 5、小米活塞耳机 2014年获得了第61届德国iF设计奖;一加手机获得了2015德国IF产品设计奖;2015年小米盒子荣获红点奖、锤子手机也在第62届iF国际设计奖中获得 iF 国际设计奖金奖(当然,锤子这个还是很有分量的)。从这架势来看,手机厂商大有将这些奖项打包回家的趋势。
看似这么多花哨的国际设计大奖,其实真正有含金量的并不多。就拿德国红点设计大奖来说,其包括了红点设计概念将、红点设计传达奖、红点设计产品奖这三类奖项,而每个奖项又分为三个等级,比如红点设计概念将就分为红点奖(winner)、最佳奖(best of the best)、红点之星奖(Luminary)。
而国内的手机厂商所宣传的“红点奖”其实就是红点设计概念奖中最初级的winner,因为没有哪一家厂商得了最佳奖(best of the best)之后会宣传成红点奖winner,一定是着重宣传best of the best,而红点之星更是每年只有一个,更是不会混淆。
至于德国IF设计奖近些年也开始向红点奖的评选方式靠拢,其中最具含金量的IF国际设计金奖每年只有70个左右,而其他IF奖项将会颁给上千件作品。根据德国IF官方网站记载,2015年,有来自 53 个国家 2102 家参赛单位提交的 4783 件设计作品中参与评选,最终共有1629项作品获奖。
可见同一个奖项,最终的含金量也是大有不同。
炒作式营销透支品牌溢价
当然,这些国际大奖尽管是整个工业设计行业的最高奖项,但国产手机一窝蜂的跟进,导致一向对自家品牌不自信的消费者开始怀疑这些奖项的公正性了。
就像是老罗在2014年发布会上所说的“(红点奖)是中国家电企业最喜欢花钱买的一个奖,这个奖在工业设计圈是一个笑柄。”相信这也是缺乏辨别能力的消费者的心声了吧。 手机行业从炒硬件参数、到机身材质、工业设计,到现在已经有些“黔驴技穷”的感觉,毕竟怎么说都是厂商的一面之词,鉴于国产手机的调性很难会让消费者信服,所以搬出所谓的“国际大奖”来为营销作背书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。
不过问题是这些奖项似乎又呈现泛滥之势,在消费者看来拿奖已经成了一件唾手可得的事,这不仅是对这些严肃的国际大奖是一种伤害,对于厂商而言也是一种不可持续性的,有些短视的过度营销行为。
这些本来可以作为品牌溢价能力体现的国际奖项,最终因为过度炒作式营销反倒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儿戏、肤浅的印象,赢得了一时的关注,却透支了未来的品牌价值上升潜力。 |